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《幽梦影》堪称封神的千古名句,说透世态人情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2-09 10:11:32    


【1】


能闲世人之所忙者,方能忙世人之所闲。


有时候,我们需要一份闲情逸致。晨起伺花,闲来煮茶,与内心对话,与孤独共处,才不至于在物欲横流的世间迷失自己。


尘世熙攘,当别人忙着追名逐利,我们忙里偷闲看花喝茶读书,觅得几许清欢,从而收获心灵的宁静,灵魂的充实。


然而,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,就必须见缝插针,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。要理清头绪,做到主次分明,有所取舍地忙碌。


适当搁浅一些无关紧要的俗务,一心专注于工作事业,如此坚持不懈,才能忙得有所意义,最终忙出一片新天地。


【2】


居城市中,当以画幅当山水,以盆景当苑囿,以书籍当朋友。


栖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,时间久了,内心也会荒芜。当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,身体与灵魂才会如花朵般舒展。


为了工作与生存,不得不住在快节奏的城市里,无法实现林泉之隐,那么何以补救遗憾呢?有如下三个方法,不妨一试。


其一,就是在家里悬挂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卷,或者贴几幅清新扑面的花草小品,抬眼就可欣赏,偶尔出神,权当身临其境。


其二,如果家中有小阳台,闲暇时伺弄花草盆景,在泥土上层铺上耐阴的苔藓,眼前盈盈绿意,想象“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”,心情也会好起来。


其三,如果不能行万里路,那就读万卷书。工作之余,一册在手,通晓古今。虽然更便捷的是手机,信息铺天盖地。然而,纸质的书本也有好处,它比电子产品更护眼,也能够使人静心思考,享受书香拂面,也因此启迪智慧。



【3】


少年人须有老成之识见,老成人须有少年之襟怀。


意思是说,少年人需要有老年人的见识,所谓少年老成,稳重老练。而老年人则需要少年人的激情与热忱,所谓历经千帆,归来仍是少年。


一般情况下,年纪轻,涉世浅,资历也不深,不太了解社会的复杂与多元,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,无所畏惧,做事难免不考虑后果,总有闪失与不妥之处。


老年人经历了风风雨雨,阅历也随着岁月而增长,总能瞻前顾后,理性多于感性,办事情力求稳妥。老年人的缺点是失去了朝气,对于世界万物的好奇心不强烈。


如果年轻人能够做事不冲动,保持谨慎稳重,就会少走弯路,少犯错误,有利于成功。如果老年人能够摆脱墨守成规,多接受新鲜事物,就会活得如同春风少年。


【4】


妻、子颇足累人,羡和靖梅妻鹤子。


除了“物累”,世间还有一种累,就是温柔的负担,甜蜜的责任,通称之为“家累”。


当我们人到中年,每天一睁开眼,身边全是依靠自己的人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无休止的操劳,使精力与体力不济,无法胜任肩上的担子,这时就会感到疲惫无力,难免身心俱累。


身陷俗世的各种羁绊,压力山大时,就会格外羡慕一生不仕不婚,不入繁华之地的林和靖。他四十岁之后隐居孤山,植梅养鹤,写诗作画,不为名与利,写诗是随写随扔。


林和靖以梅花为红粉知已,倾注深情,写下名句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。


人生难得十全十美。割舍了红尘牵绊,才能拥有清风明月。我心素已闲,清川淡如此。终日与白云相待,与青山相爱,如同一株遗世而独立的植物。


【5】


为浊富,不若清贫;以忧生,不若以乐死。


如果富贵而不得安宁,在浊世里熙熙攘攘,不如两袖清风,无挂无碍,安贫乐道过简单的日子。


如果总是忧患丛生,不得开心颜,悲悲戚戚,凄凄惨惨,感到生无可恋,那还不如痛痛快快地死去。


《幽梦影》里的这一段话听起来很扎心,细细想来,还是很有道理的。人生如寄,多忧何为?我们必须抛开远虑近忧,尽量看淡成败得失,让自己充满阳光喜乐。


比起健康与生命,荣华富贵也就轻如鸿毛。比起快乐无忧的生活,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就不值得一提了。
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