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4-08 20:13:00
青海法治报·法眼记者 陈文雯
在电信网络诈骗多发的当下,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关系到群众的财产安全。去年一年,西宁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与时间赛跑,成功拦截多笔涉诈资金,共拦截涉诈资金265万余元。惊心动魄的资金保卫战背后,是警方高效协作、科技赋能和为民服务的生动体现。近日,记者前往西宁市反诈中心了解民警、辅警为之的不懈努力。
向司机发放奖励金 图片由西宁市反诈中心提供
快速反应 争分夺秒拦截资金
前不久,一名女子走进西宁市城东区某银行,准备将5万元钱款转到一个陌生账号。当天值班的银行客户经理发现女子异常,对其进行询问,发现女子疑似遭遇诈骗。于是,银行工作人员立即触发警银联动机制。城东公安分局反诈中队民警、辅警立即前往银行核实,只见女子一边操作手机,一边要求柜台银行人员立即给自己办理转账业务。民警详细核实,发现女子确实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。经过民警耐心劝阻,女子未将钱款转出,避免了财产损失。
这离不开警方与金融监管、通信管理等多部门的紧密协作。据了解,西宁各级公安机关与17家银行共建的“两卡通”预警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,当系统监测到客户有潜在转账风险时便会触发系统预警,警银共同开展拦截劝阻工作。
“让资金拦截从骗后紧急止付到骗前及时唤醒。现在诈骗资金拆分速度以秒计算,我们必须建立更快的资金拦截机制,将群众在转账前及时唤醒,避免造成财产损失。”西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李楠介绍道。
科技赋能 精准锁定涉案账户
“大爷,快开门,您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!千万不要转钱。”
今年2月,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反诈中心预警系统突然报警——辖区独居老人李大爷正在连续接听境外来电,但电话劝阻失败,派出所民警立即带着反诈志愿者上门劝阻,才让李大爷免受财产损失。“多亏警察同志啊,不然我的积蓄就全没了。”事后,李大爷激动地说。
这场与“反诈赛跑”依托的是打防一体化平台大数据库。据统计,西宁市公安局城西公安分局以8个属地派出所为劝阻宣防终端,以2000多名网格员为基点进行网格化宣防预警,同时与银行、通信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,全力挽损。
预警劝阻不仅是技术战,更是心理战。“有时候要像心理医生一样,帮群众重建反诈心理防线。”反诈民警说。
全民反诈 织密反诈防护网
“如果在运营过程中,遇到人货分离的情形,一定要提高警惕,避免成为电诈‘工具人’……”去年10月底,西宁市反诈中心对网约车、出租车、货拉拉司机和闪送以及外卖、跑腿工作者发出反诈公开信,提醒大家警惕“线上诈骗+线下取现+网约车投送”新型诈骗方式。公开信发出后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2024年10月,货拉拉司机李师傅接到了一个送往外地的订单,当他拿到货物时,发现物品是一个牛奶箱,下单客户行为异常,牛奶箱里所装物品异常,李师傅想到了西宁警方宣传的“线上诈骗+线下取钱”新型诈骗手段。于是,他果断拨打了报警电话。反诈中心民警迅速开展调查和拦截行动,前往现场发现牛奶箱内装着4.5万元现金。在民警的耐心劝解下,下单客户王先生告诉民警这是他准备邮寄的现金。经民警耐心劝阻,王先生才幡然醒悟,连声感谢民警帮他止损。同时,根据订单信息和李师傅提供的线索,警方成功抓获4名犯罪嫌疑人,查获其他被害人被骗资金18万余元。
西宁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中队长告诉记者:“电信网络犯罪手段不断翻新,这场仗必须打得更快、更准、更狠!我们将以战促治,时刻保持高压严打态势,不断深化预警拦截,用科技赋能提升反诈精度,用全民共治织密反诈防护网,让群众的‘钱袋子’捂得更牢!”
成功拦截涉诈资金,是警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西宁市警方持续加大反诈力度,通过科技赋能、跨部门协作和宣传教育,有效遏制了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。反诈之路任重道远,西宁警方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,坚决守护好群众的“钱袋子”。
编辑:张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