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3-28 18:19:41
一、冻卡:被司法机关、有权行政机关冻结
其典型特征是,银行卡被完全冻结,账户只能入款,线上线下都无法出款。
一般来说,这种情况都与刑事犯罪、行政强制或民事保全、民事执行有关。比如,对于涉嫌诈骗的账户,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即可采取冻结存款的措施;对于卷入民事纠纷的银行账户,法院也可依申请对账户采取冻结账户的保全措施;对于有偷税漏税嫌疑的,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冻结存款的强制措施……
解决对策:此类冻卡,无论是司法冻结、刑事措施还是行政强制措施,都源于法律法规的规定,因此,只有在持卡人银行卡冻结原因消除后,冻结机关才会依法解冻。
二、断卡:被公安部门采取“断卡行动”
其典型特征是,银行卡可以收款,且可以通过银行柜面取现,但无法通过网络交易、转账。
2020年开始,公安部门就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“断卡”行动部署会。所谓“断卡”,断的就是非法开办贩卖银行卡、电话卡的行为,其主要目的,就是为了打击电信网络犯罪,对于银行卡有洗钱、高利贷、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高风险交易特征行为的,公安部门经大数据识别后,会先行要求银行暂停非柜面交易,待持卡人到银行网点进行身份识别、排除风险后,再恢复正常使用。
如果经银行网点排查发现,持卡人有出租、出售、出借、购买银行账户、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银行账户、洗钱账户、诈骗账户、高利贷账户的,除了会通知公安机关介入外,还会实施5年内暂停其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、支付账户所有业务,并不得为其新开立账户的惩戒措施。
解决对策:“断卡”属公安大数据识别系统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,难免会发生“误伤”。
据小芝发现,如果持卡人有高风险行为,如深夜(22:00——6:00)大额转账、频繁小额交易、短期内频繁向他人转账等行为,就非常容易触发大数据识别系统,被纳入“断卡”名单中。
此时,持卡人无需惊慌,可及时到发卡银行任一网点柜面申请解冻,银行在操作解冻时,会核对持卡人个人信息、近三个月银行卡交易流水等内容,对于有异常交易的,会要求持卡人作出合理解释(需提供交易凭证)。
对于核查通过的持卡人,会再要求签署一份安全用卡承诺书后,一般1个小时左右银行卡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了。
需要提醒的是,解除限制恢复使用的银行卡“很脆弱”,一旦再次因高风险触发公安大数据系统,仍然会被采取“断卡”措施,因此,建议持卡人及时将卡内资金转出避免损失。
如果被采取“断卡措施”的银行卡无法通过银行核查的话该怎么办呢?此时一般别无他法,持卡人只能选择通过柜面,将卡内余款提出后注销银行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