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什么是交易类型(债券交易中四种主要的交易类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29 03:20:42    



一、现券买卖

现券买卖是债券交易最基础的交易形式,交易双方以约定价格转让债权所有权的交易行为。通俗来讲,就是交易双方一方买入债券/支付资金,另一方卖出债券/收取资金的行为。

在《入市银行间债券市场后需要开立的账户》里,我们提过银行间市场是一个批发市场,单次交易规模较大,市场参与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。因此,对于银行间市场的现券买卖形成了一套趋于标准化的流程环节:

第一步,交易员根据持有的个券,确定每支个券预期的交易价格,当个券的估值(到期收益率)达到预期价格时,便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交易;

第二步,寻找交易对手,即买方寻找卖方,卖方寻找买方,在市场上与多个对手方进行询价,选择最心仪的对手(即价格最合适的对手),与对方谈好债券的交易要素(包括债券价格、交易量、交割时间等);

第三步,其中一方按照事先约定的交易要素在交易平台发起交易订单,另一方确认交易订单,完成债券与资金交割。

在交易员培训期间,交易中心会安排大家做上机操作的练习,学习如何在交易平台发起债券交易订单,完成交易订单。

熟悉掌握系统操作是对交易员最基本的要求,然而,一名优秀的交易员更多地体现在第一步和第二步,能够在相对有利的价位进行交易买入或卖出;能够快速地寻找到交易对手,减少货币经纪费用。

这个过程就需要交易员在日常工作中去积累经验及积攒同业朋友圈。

现券买卖的具体操作流程涉及的内容点很多,比如债券估值、货币经纪商、到期收益率、净价与全价、报价术语、交割方式(DVP)等等,我们后续用专门的一篇文章《银行间市场现券买卖的实操流程》再展开介绍。


二、债券回购

债券回购,是一种用债券作质押去进行资金借贷的行为,有点类似信贷业务中的抵质押贷款。

根据债券所有权是否转移,分为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两类。“债券所有权不转移”为质押式回购,“债券所有权发生转移”为买断式回购。

对于债券初学者,容易弄不清债券回购交易中涉及的正回购方和逆回购方。

正回购方为持有债券的一方,想要借钱,也可以理解为资金借入方;

逆回购方为持有资金的一方,想要出钱,也是资金借出方。

相对于买断式回购而言,市场上绝大部分交易均为质押式回购,主要原因有2个。一个是因为买断式回购涉及所有权转移,对于许多机构的内部流程而言,等同于进行两次现券买卖操作,存在一系列繁琐操作。

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,即交易方开展债券回购的目的。

正回购方(资金借入方)通过质押债券进行资金借入,借入的钱可以进一步买入债券,然后继续质押借入资金,再用借来的资金买债,这样就可以放大自己手中持有的债券规模。

举个例子吧。A银行手里持有100亿的国债,国债质押率通常为90%,也就是A银行可以用100亿的国债质押给B银行,从B银行手里借到90亿元资金;

A银行拿到90亿后再去购买90亿元的国债,质押给C银行借入81亿元资金;

A银行拿到81亿再去购买81亿的国债。

这时候,A银行手里持有271亿的国债,因为是质押式回购,债券所有权不转移,因此A银行(债券持有人)可以获得271亿国债的持有期间利息。

这就是正回购方A银行利用质押式回购,通过加杠杆提高自己的债券利息收入;而逆回购方B/C银行主要是通过借出资金获得利息。

逆回购方(资金借出方)既然是借出资金,自然要收取利息。这就涉及到质押式回购的利率。

说到回购利率,就要根据交易对手的不同,对质押式回购分为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和全市场质押回购。

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,指的是存款类机构参与的回购交易,存款类机构主要是各类银行。之前我们说过,银行是债券市场上最大的资金供给方,资金成本是相对较低的。因此,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的利率也是较低的。

全市场质押回购,顾名思义,除了银行机构,还有非银行机构共同参与的回购交易。因为非银机构的资金成本相对较高,因此,摊下来,全市场质押回购的利率会高于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利率。

存款类机构质押回购利率就是大家常听到的DR系列,DR系列有DR001、DR007、DR014、DR021、DR1M、DR3M。

DR001,代表1天期限的质押式回购;DR007,代表7天期限的质押式回购;以此类推。

全市场质押回购利率则是R系列,相应的有R001、R007、R014、R021、R1M、R3M等。

大家可以看到R007和DR007在过去半个月的资金价格水平,整体上R007会略高于DR007。

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回购流程和现券交易类似,参与机构的交易员通过询价的方式寻找合适的交易对手,然后通过交易平台完成交易。


三、债券借贷

债券借贷是指债券融入方以一定数量的债券为质物,从债券融出方借入标的债券,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归还所借入标的债券,并由债券融出方返还相应质物的债券融通行为。

没有接触过这项业务的读者们,可能看完这句话也没有很直白地理解。举个例子,假设A银行手里有100亿的债券A1,B银行手里有100亿的债券B1;但A银行想要债券B1,因此,A银行就可以把债券A1质押给B银行,B银行把债券B1借给A银行。

债券回购是一个质押债券借入资金的过程;而债券借贷是一个质押债券借入债券的过程,即以券换券。

明白了债券借贷的含义,我们就要弄清楚2个问题,为什么A银行想要借入债券B1,为什么B银行愿意借出债券B1?

对于债券借出方而言,目的很简单,就是盘活存量资产,增加收益来源。如果B银行一直持有通过债券B1,收益主要就是债券的利息收入;而通过债券借贷交易借出债券后,还可以额外获得债券借贷手续费收入,这样就多了一块收入。

对于债券借入方而言,目的就有多样了。

第一种是“增加融资”的需求。假设债券A1是信用债,债券B1是利率债,如果A银行想通过质押式回购增加债券持有收益,那么就会用手里的债券去质押融资,并不断的加杠杆。

但信用债通常质押率较低或者对手方不接受质押,而利率债普遍质押率较高,质押率高一些,杠杆的放大效应就会更大。因此,A银行就会想要手里的信用债去质押借入利率债,再用利率债去做质押式回购。

第二种就是“做空债券”的需求。A银行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债券B1的收益率将要大幅上行,收益率上行,意味着债券价格将大幅下跌,从102块跌到98块。

那如果在102块的时候卖出,98块钱的时候买入,那就赚了4块钱的差价。但A银行此时手里没有债券B1,没法进行卖出交易。我就可以通过债券借贷交易从B银行手里借入债券B1,以102块卖出,跌到98块时买入,债券借贷到期后还给B银行。

虽然A银行要支付给B银行债券借贷的手续费,但只要获得的利差收入大于债券借贷的手续费,就是有利可图的。

还有一些就是结算的操作需求了。比如某笔质押式回购交易,和对方谈好了质押100亿的某只国债,发现库存里只有90亿了,这时候我就要借入10亿的国债来完成和对方的交易。


四、债券远期

债券远期是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,以约定价格和数量交易标的债券的金融合约,是债券的场外衍生品。

债券远期,有两种主要目的,一种是投机套利,一种是套期保值。

如果A银行预测某只债券的收益率会上升,债券价格下跌(跌至98元);就可以找一家持相反预期(预期价格涨到101元)的B银行签订债券远期协议,远期以100元的价格卖给B银行。

如果将来这支债券正如A银行预期的那样,价格跌倒了98元,但A银行可以100元的价格卖给B银行,相当于赚了2元。

这是投机套利的操作模式,再来看套期保值。

仍然是A银行,手里持有100亿的债券。现在形势不明朗,A银行担心债券未来价格会下跌导致不确定损失。这时候,就可以在利用远期卖空该债券获取盈利的方式,来对冲持仓的敞口风险。


好,介绍完四种主要的债券交易类型,相信大家对它们都有所了解和区分。我们从交易规模数量上,去感受感受这四类交易类型在债券市场的地位。

截止2024年5月末,银行间市场的现券交易量年内累计为112.22万亿;债券回购累计572.52万亿(其中,质押式回购569.5万亿;买断式回购3.02万亿);债券借贷13.57万亿;债券远期为2.95亿(注意,这里的单位是亿元)。

所以,从交易规模来看,债券回购最大,现券交易次之,债券借贷和债券远期的量很小,特别是债券远期,都不在一个量级上。

其中,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的交易量占到四种交易类型中的98%,所以我们说,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是更重要、更常见的两种类型。

最后,按照以往惯例,还是要教大家一些查询的方法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