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4-21 17:51:00
当越来越多的青年将人生坐标定位于“祖国需要处”,在治理实践中成长,在服务人民中超越,让青春芳华与祖国需要同频绽放,这样的大写人生让人动容。
西部计划志愿者到儿童福利院和孩子们做益智活动。(受访者供图)
彩云网评特约评论员 张悦
在云岭热土上,一群年轻人用脚步丈量理想,用行动诠释担当。他们从城市走向乡村,从课堂深入田间,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滚滚洪流。近年来,云南省充分发挥西部计划实践育人功能,持续强化思想引领,引导青年志愿者到基层去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,在服务中成长,在奉献中收获。云岭大地上,因为这群年轻人的拼搏奋斗,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最美的模样。
当熊缘在泸水市称杆乡的泥土路上留下足迹时,她脚下丈量的不仅是乡村的地理空间,更标记出当代青年价值的坐标。站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22周年的新起点,在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,云南青年志愿者从服务者转变为治理主体,他们不仅重塑了乡村发展图景,更在“国家需要”与“自我实现”的交汇点上,让我们看到“请党放心、强国有我”的青春担当。
从红色研学的信仰洗礼,到基层一线的实践磨砺,云岭大地正成为青年成长成才的沃土。在云南的实践里,推动乡村振兴、产业政策落实、留守儿童托管等具体治理中,青年的价值正愈发突出。在基层的工作中,越来越多像熊缘这样的青年,他们“用泥土丈量理想”,在基层的历练中找准了人生价值,实现了个人的成长成才,这其实是广大青年与云南基层治理的一次“双向奔赴”。
云南基层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,离不开广大青年的积极拼搏,也少不了云南省努力构建的良好发展体系。从实行省、州(市)、县三级项目管理,确保志愿者补贴及时发放;到推动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创新,建设50个基层治理项目;再到打造“高校青年帮扶品牌”,通过教育帮扶、志智双扶助力乡村振兴……云南从2024年新增1500个地方项目岗位,持续强化的保障机制,构建起了基层青年成长的良好生态体系。同时,青马工程的理论滋养,让红色文化浸润的不仅青年的思想,更是指引他们前行的指南针。数据显示,云南省党员志愿者占比已达46.1%,90%以上服务岗位覆盖乡镇及以下单位,服务期满留基层率超过30%。青年们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,“服务基层、成就自我”这样的价值认同感,为青年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从“走出大山”到“回到大山”,青年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家乡、建设家乡,青年的力量不断汇聚于云南偏远乡村,打破了乡村治理的困境,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。老一辈建设者的接力棒,如今传递给新一代的青年志愿者,这种接续传承的背后,不仅推动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,也培养出了一批批国之栋梁,璀璨了一个民族的星空。青年智力赋能基层,基层创造成长舞台,这样的“双向成长”,推动云岭大地绽放出夺目的青年光彩。
当越来越多的青年将人生坐标定位于“祖国需要处”,书写的不仅是个人青春华章,更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时代命题。在治理实践中成长,在服务人民中超越,让青春芳华与祖国需要同频绽放,这样的大写人生让人动容。
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欢迎关注彩云网评,投稿邮箱yncywp@163.com,稿费从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