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如此山东|菏泽牡丹到底有多少“马甲”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2 08:10:00    

人间四月,芳菲并未全尽。

还有“落尽残红始吐芳”的牡丹,散发出“独立人间第一香”。

魏文帝黄初三年,曹植在回封地鄄城(今菏泽鄄城)途中经过洛水,“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”而作《洛神赋》。

此赋至东晋,又化作顾恺之笔下的《洛神赋图》。顾生提笔,洛神翩然入绢,“芝田”“阳林”浪漫飘逸,“文鱼”“六龙”跃然纸上……画中银杏树下,一株白牡丹随风摇曳。这是牡丹首次出现在中国的绘画作品中,牡丹之美更含蓄温婉,就像《洛神赋》中的那句“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”。

到了两百年后的唐朝,牡丹的美越发热烈,《全唐诗》里描写牡丹的诗,就有两百多首。李正封观牡丹,作诗“国色朝酣酒,天香夜染衣”;刘禹锡感慨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”……唐代诗人笔下的牡丹,恣意、烂漫,华丽、绚烂。

北宋欧阳修写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花木论著《洛阳牡丹记》,记述了姚黄、魏紫、鞓红等牡丹名品,总数虽不过二十四种,但已足见牡丹的繁复优美、千姿百态。

再到明代,安徽亳州、山东曹州(今菏泽)两地发展迅速,相继成为牡丹的栽培中心。明末清初,曹州牡丹达到高峰。明代谢肇淛的《五杂俎》中这样写他见到的牡丹:“余遇濮州曹南一路,百里之中,香风送鼻,盖家家圃畦中俱植之,若蔬菜然。”

如今,菏泽已经发展出九大色系、十大花型、一千三百多个牡丹品种,牡丹花期,也从4月初可以一直持续到5月初。菏泽牡丹花大、型美、色艳,“酒醉杨妃”红装素裹,“冠世墨玉”黑紫如缎,“娇容三变”十日三变……

滔滔黄河,奔腾万里,入鲁第一站就是菏泽。在这里,大河沉积出深厚温和的土壤,而这土壤恰好符合牡丹的生长喜好——碱性沙土、疏松透气。

黄河农耕文明加上菏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为牡丹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支持,而菏泽人年复一年的匠心与创新,使得牡丹不只是貌美的“颜值担当”,更是把富贵带进万家的“富农帮手”。

清朝以前,菏泽花农种植牡丹的主要收入就是销售牡丹苗。

为了获取更多收益,霜降过后,不少花农们将牡丹打包,走陆路或水路,一路向南,经河南、湖北、湖南直到广东。这一路上,天越来越暖,带土球的牡丹也慢慢“苏醒”。

约莫农历十一到十二月,菏泽牡丹运达广东,待到花开,恰是春节,更是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,于是菏泽花农们便开始了“下广”卖花、催花之旅。直到现在,广东的年宵花市场上,九成以上的催花牡丹都来自菏泽。

催花牡丹技术的成熟,加上育种水平的不断提高,牡丹花开不再受制于时间。电商直播的兴起,更是为菏泽催花牡丹的销售助了把力。今年约七成菏泽催花牡丹通过线上销售,走向全国。

而菏泽的牡丹产业,近年来也从单一种植、种苗、切花、观赏,向医药化工、日用化工、食品加工、营养保健等领域不断延伸,实现了从“一朵花”到“全产业链”的精彩绽放。

目前,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、品种最多的牡丹花卉生产、科研、出口基地,牡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,2024年牡丹总产值130亿元。

2024年10月,为庆祝中保建交75周年,700株菏泽牡丹跨越万水千山,陆续移栽至保加利亚总统府、保加利亚科学院植物园、索非亚南方公园、普罗夫迪夫文化公园等。

正如索菲亚中国牡丹园的题铭——“美美与共,文明互鉴”,蕴含着东方之美的牡丹,恰似文明交流的使者,以多种形式,向世界讲述着“和而不同,美美与共”的东方故事。

在罗马尼亚,牡丹文化海外传播站声名远播;在巴西,“牡丹文化展”将美学与文化深度融合;在澳大利亚,牡丹元素的马面裙尽显东方之美……

就在前两天,以“黄河天上来 牡丹为你开”为主题的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“共同讲好黄河故事”研讨会在菏泽举行,中外宾朋来到菏泽,赏花论道,近距离感受菏泽牡丹的风韵,共同探讨各国文明美美与共的发展前景。

从唐朝石刻、金银器上的牡丹花纹,到宋代织锦、缂丝等高级织物上的牡丹纹饰,再到如今浸染着牡丹花香的汉服衣衫,牡丹的国色天香,飘飘千年。

“黄昏吹着风的软,星子在无意中闪”。在轻灵的人间四月天,去菏泽赴一场牡丹的浪漫。那里,悠悠琴音绕于耳畔,送来阵阵牡丹香……

闪电新闻记者 耿奇贤 张景翔 报道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