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:中西医 “组合拳” 筑牢抗癌防线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20 15:21:00    

红网时刻新闻4月20日讯(记者 任洁 通讯员 邓雪花)2025年4月15日至21日,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以"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"为主题,紧扣《健康中国行动—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(2023—2030年)》要求,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知识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、推进早筛早诊、规范诊疗服务四大核心举措,构建"防筛诊治康"全周期管理体系,推动肿瘤防治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。

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二科,65岁的李阿姨(化名)确诊右肺恶性肿瘤(T1N0M0 IA期)后,通过 “西医手术根治+中医全程调理”,不仅CT复查无复发,身体状态也较术前明显改善,成为中西医协同抗癌的鲜活例证。

案例实录:从“术后虚弱” 到 “元气新生”

2024年,李阿姨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,确诊肺恶性肿瘤(T1N0M0 IA期)。接受右下肺癌根治术后,她出现干咳不止、术后胸痛、气促、纳差等不适。中医辨证为 “气阴两虚,瘀毒内结”,医疗团队为其制定了 “西医精准治疗+中医整体调理” 方案:西医手术精准切除肿瘤病灶后,中医以固肺消积饮加减方益气养阴、化瘀解毒,配合耳穴疗法调节免疫,补阴助阳方中药贴敷调和脏腑,脐灸温中健脾,同步使用肺复康颗粒、昇力合剂等中成药散结抗癌、健脾益肾,提升免疫。

治疗后,李阿姨咳嗽、胸痛、气促症状消失,食欲睡眠显著改善,CT复查未见肿瘤复发。“以前爬楼梯都喘气,现在每天能去公园散步、跳舞,精神比手术前还好!”李阿姨说。

科普解析:中西医如何打好“抗癌组合拳”

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二科邓天好主任指出,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疗法叠加,而是两种医学体系的深度协同。西医通过手术、放化疗、靶向免疫治疗等手段直接杀灭肿瘤细胞,如同“拆弹部队” 精准打击病灶,但治疗后常伴随恶心呕吐、骨髓抑制、免疫力下降等 “战场创伤”,此时中医的整体调理就像 “后勤部队”,通过辨证施治调节人体阴阳平衡、改善免疫微环境,帮助患者修复机能、减轻副作用。

在临床实践中,这种协同体现在多个层面:西医的精准治疗为抗癌奠定基础,中医则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上发挥重要作用,比如针灸能缓解化疗后的神经痛,黄芪、灵芝等中药可提升白细胞计数,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。曾有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联合中药调理后,白细胞计数从2.1×10⁹/L回升至4.5×10⁹/L,治疗耐受性显著提升。此外,中医的情志疗法如耳穴调理、五行音乐、八段锦等,还能帮助患者缓解焦虑,以更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。

针对常见认知误区,邓天好主任特别提醒,中西医是“队友” 而非 “对手”。中医擅长整体调理,但绝不能替代西医的规范治疗。比如早期肿瘤必须以手术、放化疗等西医手段为基石,若盲目依赖中药而拒绝手术,可能错失根治良机;另一方面,中药可辅助减轻西药副作用,但靶向药、化疗药等需严格遵医嘱使用,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弹。中西医结合需要专业医生根据病情 “排兵布阵”,制定个体化方案,切勿自行 “混搭” 治疗。

抗癌行动指南:早筛为先,科学护佑健康

世界卫生组织指出,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通过早筛治愈,因此高危人群应重视定期筛查,如肺癌查肺部低剂量CT、结直肠癌做肠镜、乳腺癌做乳腺彩超、钼靶检查等。日常生活中,戒烟限酒、均衡饮食(多吃五颜六色的蔬菜)、规律作息、保持健康体重,都能为身体构建 “抗癌屏障”。

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也需警惕:颈部、乳腺、腋窝出现无痛肿块,大便带血,黑痣突然变大或破溃,持续性咳嗽、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超过2周,应及时就医排查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