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5-04-27 19:13:00
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雪红 通讯员 王建栋
四月持续高温少雨,此时,三门峡市陕州区 20.2 万亩小麦正处于孕穗抽穗的关键期,麦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,蚜虫、红蜘蛛等病虫害发生面积达 6.4 万亩,粮食安全防线面临严峻考验。面对挑战,陕州区迅速行动,一场覆盖全区的小麦保卫战全面打响。
这场保卫战,彰显 “速度”。陕州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 48 小时内连续召开 2 次重点工作推进会,紧急制定并下发《关于切实做好抗旱浇麦工作的紧急通知》,明确要求各乡镇每日上报抗旱进度,建立 “日调度、周通报” 机制。区政府在上级财政下达8万元资金的基础上,紧急追加 50 万专项资金,用于抗旱浇麦。与此同时,区农业农村局组织 13 个乡镇召开专项会议,细化任务清单,调配 80 余名干部下沉一线督导。从决策部署到基层落实,形成高效闭环,展现出陕州干部群众与时间赛跑的决心。
这场保卫战,凸显 “精度”。多部门联动组建 5 支专家团队,结合气象数据和土壤墒情监测,精准绘制全区旱情分布图,并针对性制定《抗旱浇麦技术意见》。在菜园、西李村等 8 个灌溉条件良好的乡镇,推广喷灌、滴灌技术,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40%;在丘陵旱地,指导农户喷施超 4 吨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,覆盖面积达 7 万亩,有效降低干旱对小麦生长的影响。此外,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追踪病虫害动态,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。
这场保卫战,饱含 “温度”。全区 236 口机井满负荷运转,11 座水库科学调度水量,14 处河流灌溉点日均供水超 10 万立方米,累计为 4.5 万亩麦田送去 “生命之水”。农技人员化身 “麦田卫士”,通过短信平台发送 1.4 万条预警信息,利用微信群开展 18 场线上培训;线下组织 5 期培训班,培训干群 500 余人次,发放 1500 余份明白纸,开展 20 余次面对面指导,足迹遍布 120 余个行政村。人工增雨作业队也抓住有利时机,在3个乡镇实施 2 次高炮作业,影响面积达 80 平方公里,最大降水量 9.4 毫米,为缓解旱情带来 “及时雨”。
“一喷三防” 工作同样开展得紧锣密鼓。75 万元专项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,用于采购 4.5 吨高效低毒农药、3.8 吨叶面肥。自 4 月 25 日起,陕州区在西李村乡、张茅乡、菜园乡等 4 个重点乡镇,采用无人机飞防与人工喷洒相结合的方式,开展 4.7 万亩示范防治,并同步带动全区群防群治,力争实现小麦普防覆盖率 100%。
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陕州区上下一心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护粮食安全的责任与担当。“通过科学抗旱、精准防治,麦田墒情得到有效缓解,有效减轻了夏粮产量损失,切实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。”陕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信心满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