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人文章网 手机版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实时讯息 >

玉壶春瓶 凝重艳丽

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10 20:16:00    


祭红釉玉壶春瓶(太原市博物馆藏)

太原市博物馆内藏有一件清乾隆年间的玉壶春瓶,它通体施祭红釉,足内施白釉,釉质凝重深沉,呈色均匀艳丽。这件瓷器高29.6厘米,口径9.3厘米,足径11厘米,瓶撇口,束颈,溜肩,垂腹,圈足外撇,为清代官窑出品的精品。

玉壶春瓶的器型源起北宋,其名取自“玉壶先春”的诗意,最初为盛酒器。宋人执此瓶温酒吟诗,元明之际渐成文人案头的摆设,至清代则完全演变为陈设器。太原市博物馆藏的这件瓷器,承袭了玉壶春瓶经典的造型,但较宋元时期的器型更显丰腴端庄。

祭红釉,又名霁红,诞生于明宣德年间,因专供皇室祭祀天地日月而得名。其釉色需以铜为着色剂,在超过1200℃的窑火中淬炼而成,稍有不慎便釉色晦暗或开裂流釉,故有“千窑一宝”之叹。明清两代,景德镇御窑为烧制此釉,甚至不惜将黄金、玛瑙掺入釉料,却仍难逃“十窑九不成”的命运。太原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件玉壶春瓶,釉色均匀凝厚,釉面呈湿透状,足见清乾隆时期匠人对火候与釉料配比的精准把控。

该瓶口沿与圈足处自然形成的一线白釉,被称为“灯草边”。这是一种在高温烧制时,釉料在熔融状态下自然垂流,导致口沿部分的釉层变薄,显露出瓷胎而形成的工艺特征。


并州新闻 郭 悦

相关文章